请选择语言版本 / 简体版 English

文化危机与文化多样性保护

2019-03-06
 

文化危机与文化多样性保护

 

在全球化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、地方文化面临生存危机。文化差异减小,文化趋同加剧,文化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日益突出。

 

 

 

文化多样性及其面临的文化危机

 

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,从来不存在一个单一的“文化模式”。相反,几千年来,中华文化、印度文化、希腊文化、阿拉伯文化、非洲文化等,尽管它们的起源不同,种族载体不同,却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,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各个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,是历史上出现缤纷多彩文化的原因所在。世界上从来不存在超越民族文化之上的“世界文化”,多样性正是人类文化生态的表现。

 

但是,20世纪以来,以现代科技和大工业为核心的现代化,正在以普遍一致的理性化、标准化、通用化、模式化对全球加以普遍一致的改造,使得人类的外部物质世界和生活方式变得单调、雷同。

 

以语言为例,资料表明:世界上一度有70008000种彼此明显不同的语言,时至今日,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大致有6000种,其中有一半不到10000人会说,有1/4不到1000人会说。语言的灭亡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,因为在语言丢失的同时,原来以这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也可能丧失。

 

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产物,是民族精神的结晶,是各民族、国家和地区区别与差异的真正意义上的“遗传密码”。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,这种特有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。因而,需要保护和发展各民族、国家和地区的文化,保护文化多样性,提高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意识,避免“文化危机”的进一步恶化。

 

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

 

文化多样性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。文化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一样,具有永恒的价值。

 

第一,文化的发展观和多元观是统一的,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多元的。现代文化应当是世界各种文化精粹发展的集成,西方文化、中国文化、印度文化、阿拉伯文化……都是有深厚底蕴的,文化之间不是进步与落后的关系,而是多样性集成的关系。各种文化在历史上都曾有过辉煌,但任何文化都没有成为世界文化永恒的旋律。物质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。各种文化既有矛盾、对立的一面,又有相互补充、和谐互助的一面。任何文化都以周边文化为自己的存在条件,都必须从周边文化中吸取营养。种族主义、文化歧视是人类的耻辱和丑行。历史上有些文化消亡了,有些文化诞生了,但文化的个性原则是永恒的,必须得到尊重。

 

第二,文化的演进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,任何先进文化都必须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精华。

 

第三,各种文化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的,同生物基因一样,具有潜在的现今人类尚未发现的价值,一旦失去就无法再现。

 

第四,传统文化犹如一面镜子,对现今具有借鉴作用,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反省现实。对人的尊重、对国家民族的尊重,实质上就是对文化个性的尊重。

 

第五,文化的多元并存不仅是提供了彼此交流、学习和借鉴的机会,还提供了人们得以共享彼此文化成果的机会。更重要的是,现代人类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,文化的多样性存在为人类解决自身问题提供了选择机会。

 

 “文明意味着具有最大的多样性的文化之间的共存,甚至文明就是这种共存本身。世界文明就是保持其各自独创性的诸文化之间在世界范围里的结合” 。文化多样性还是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重要而有效的基础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,应该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提高到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高度,这样才能加强对各种文化资源的保护,确保文化多样性。

 

保护文化多样性采取的措施

 

“一个世界,多种声音”,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的权利,必须加以维护。

 

第一,加强国际合作。在充分尊重各国不同民族、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,本着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、求同存异、互相借鉴、取长补短的原则,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。

 

联合国在这方面的贡献功不可没。2001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会议在巴黎举行,会议通过了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》。参加会议的180多个会员国承诺采取适当措施,广泛宣传这一宣言,促进这一宣言的实施,并为实现宣言行动计划中所制定的目标而展开广泛的国际合作。

 

第二,应加强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宣传。通过加大宣传、教育力度,宣传本国传统文化的价值、意义,营造有利于文化保护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仪式,使之成为各族、各界、各阶层共同关心的事业,让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比奥运会、世界杯更受人们关注的大事。

 

第三,加强国民教育。国民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传承文化,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。

 

一、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政府扶持力度和企业参与度。如,在基础设施上,政府引导建立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文化产业基地、文化产业园等,企业进驻后形成传统文化教育产业集群,打通传统文化行业产业链发展路径等。

 

二、搭建传统文化教育的双向基础。

 

在教育端,要加强对教育者文化理论功底的塑造。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,其首要任务就是传道,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,教育者本身要有较高的传统文化修养,才能在教育中使广大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。所谓,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,无之

 

在被教育端(主要在教育内容上),教育要从娃娃抓起,只有让优秀文化都融入娃娃的血液里,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有生长的土壤。比如让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、故事进入学生课本;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;不定期开展生动活泼的历史文化交流论坛;举办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纪念活动等。

 

三、加强家风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作用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倡导每个家庭组织重拾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自修、孝道、礼让等家风,让青少年继承道德传统,吸收传统文化。如以社区为单位,举行家风文化会、家风故事会等,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以家风为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承风尚。

 

四、利用传统节日增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。借助端午重阳等这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开展活动,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,贴近青少年生活,做到润物细无声

 

第四,扩大人类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能力。增加对文化多样性价值和重要性的正确评议和了解。帮助公共机构传递保护文化多样性及发挥其效益所需的信息。改进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。

 

咨询热线 8610-64107109
关于我们
企业概况
组织架构
公司群
企业文化
新闻中心
媒体焦点
集团动态
业务动态
资源基础
中安经济发展有限公司
全球化合作基金会
世界文化多样性组织
业务板块
综合安全服务
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
文化交流与合作
金融业务
联系我们
联系方式
地图
留言
关注中安和平
关注微信
© Copyright 2017 中安和平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.  津ICP备17004733号-2